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省财政厅协管的全日制财经类本科院校,现有2个校区,占地面积760.35亩,主校区地处长沙市湘江新区,与长沙西湖文化公园、梅溪湖国际新城毗邻而居;雷锋校区位于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雷锋街道。学校是国家“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高校、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项目应用特色学科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单位、“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单位”和“湖南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源于1933年创办的“私立厚生会计讲习所”,后相继更名为“湖南厚生会计学校”“湖南省财政学校”“湖南财政贸易干部学校”“湖南省财贸学校”“湖南省财政会计学校”“湖南省财会学校”“湖南财经专科学校”“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2020年7月,湖南省教育厅发文,将学校招生调入湖南省本科一批录取。
发展定位清晰。学校坚持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方针,总体定位目标为以财经教育为特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发展定位为财经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一流本科院校;办学层次为以普通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大力开展留学生教育,合作开展研究生教育。
财经特色鲜明。学校设有会计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地理学院(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等16个二级院所;学科专业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管理学、教育学8大门类;开设有49个本科专业,有会计学、财务管理、财政学、金融学、金融科技、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英语、日语、法学、公共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工程造价、网络与新媒体、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休闲体育、体育经济与管理、金融数学、经济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其中,6个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为“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国际商务、税收学、市场营销、电子信息工程、英语、行政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金融数学、网络与新媒体)获批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学科(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获批为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项目的应用特色学科;与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培养研究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2万余人。
师资力量厚实。现有在职教职工1400多名,其中副高职称以上教师350多人;有博士学位教师410多人;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160多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人才”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1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学术型)1人、享受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新世纪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1人、湖南省优秀社科专家1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13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1人,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1人、省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数十人,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和管理干部队伍。
基础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的数字教学平台和覆盖整个校园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高校;智慧校园项目基本完成,校园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建设了一批智慧教室;图书馆馆藏图书165万余册、电子图书54万余册、年订阅杂志1000余种;建有现代化多功能体育馆,教学与学生身体锻炼所需体育设施配套完备;充分现代化气息的雷锋校区已建成使用。学生生活条件良好,校园食堂安装了中央空调,学生宿舍全部配备WIFI、空调、洗衣机、直饮水、热水等,功能齐全的高层学生公寓及雷锋校区公寓使学生倍感舒适。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
科研提升迅速。学校获批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个学科(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理论经济学)入选湖南省“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建有省高校“2011 协同创新中心”、省财经大数据智能化研究创新团队、省财经信息高校重点实验室、省地方财政研究基地、省预算监督研究基地等16个省(厅)级研究平台。全国地理类权威期刊《经济地理》是CSSCI重要来源期刊,在地理学科和经济学科有重要影响,2012年以来连续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近五年来,学校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3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科基金项目41项,重点项目2项,师均到账科研经费6.7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7项,含省科学技术奖8项。学校紧密围绕区域方经济发展及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积极开展研究,近五年来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项目165项,50多项建言建策成果被政府部门采纳,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发挥了特有作用,提供了高水平智力支持。
国际化进程快。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西澳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美国的旧金山大学、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英国罗汉普顿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41所国(境)外知名院校和教育机构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全面开展师生多平台、多角度、多层次、多样化的对外合作交流。每年递增式选派师生赴国(境)外开展访学、研修、培训、联合培养、交换等;开设有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1个,并招收语言进修和学历教育国际学生。
人才培养出色。学校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构建基于“正德厚生”文化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和“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加强了学分制改革,实行了弹性学制、选课制、重修制、辅修制、实验室开放制和网上学分认定制度;实施了“三学期”制,面向全校学生开办以经济学、管理学和人文科技素质提升为主的海内外名师精品课程,着力打造财经教育高地;开展了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实验,积极引入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开设财政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专业“厚生班”,旨在培养一批有志于本领域内继续深造或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专门人才。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财政学、会计学原理),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确立了48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新建了819门网络课程,7门双语课程。近三年,在校学生参加大学生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奖项600余项,获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0多项,在SCI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稳居同类院校前列。
文化活动丰富。学校既有大学生学术科创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风采月等传统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又有由“读百部名著”和“赏百部佳片”构成的“双百工程”以及“正德讲堂”“厚生讲坛”等新兴校园文化热点,还有“三下乡”“大手牵小手”等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目前,学校有大学生合唱团、校艺术团、啦啦操协会等在册学生社团及协会50多个,经常举办辩论赛、学术讲座、读书会、文艺晚会、体育竞赛、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学习实践等各种活动,内容丰富,种类齐全,覆盖面广,学生参与率高,是发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平台。
招生就业火热。历年来,学校考生报考率、第一志愿录取率、毕业生就业率均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茅,并已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自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10万名毕业生。毕业生十分受欢迎,就业情况良好,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39%,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尤其是湖南的财政、会计、金融领域,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和社会各界的反映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率在90%以上,认为我校毕业生专业素养高,学习能力强,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积极上进的精神,能够创造性地完成工作。
面向未来,奋进新时代。学校将始终秉承“正德、厚生、经世、济用”之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着力提高办学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发展,强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财经类一流本科院校,致力于早日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财经类大学。
©2023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11312号-1 湘教QS3-2005050000253号